美元的核心是美债,而石油美元却是美债的根基,是美元的载体,近半个世纪以来,全世界的原油进出品国都在按照这一原则进行——“没有美元就没有石油”。
虽然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炮轰OPEC,认定油价被“人为的抬高”,但这并不妨碍华尔街大玩家们兴奋的欢迎久违了好几年“石油美元”的回归。
我们注意到,巴克莱、摩根大通、高盛等华尔街投行的分析都不约而同的在讨论,油价复苏所可能带来的对美元流动性紧缩后带来的连锁反应。他们也不约而同地指向了这样一个结论:过去三年经济不景气的产油国,在油价提振下将为市场注入难能可贵的流动性,也就是说他们认为石油美元已经“王者归来”了。
石油美元的诞生可以说是美国在与黄金“分手”之后,寻找的替代品,其目的是为进一步支撑美元在全球的地位。自从1974年美国与沙特达成石油美元协议后,所有石油都以美元交易(自2003年以来除伊朗外),石油作为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商品以及以美元购买石油的要求对美元产生了一些重大影响:
首先,它确保对美元的持续需求。如果产油国想购买石油,那么国家或公司的外汇就必须有美元的供应。这种需求有助于稳定美元的价值,并保证其价值——这对主权货币至关重要,因为,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对美国经济至关重要。
其次,它有助于美国输出通货膨胀。美联储多年来一直在执行大规模的量化宽松计划,并计划逐步削减计划。包括美国在内的大多数经合组织国家的货币供应量也在继续增长。然而奇怪的是,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仍然很低,而向需要购买石油的国家出口美元正降低其通胀率的原因之一。
第三,它允许美国可以通过狂印钞票来奢侈地购买石油,然而,其他国家必须支付汇率费用才能获得美元,这样一来,美国又可以节省很多钱。
读者朋友们不太留意到的是,事实上,各个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摩擦都是假象,并不会真正成为世界经济的枷锁,因为,几乎没有哪种商品可以与石油相提并论。我们也多次强调,能源、货币的信用与债务为一个国家的三大经济命脉,换句话说,美元的核心是美债,而石油美元却是美债的根基,是美元的载体,近半个世纪以来,全世界的原油进出品国都在按照这一原则进行——“没有美元就没有石油”。
近半个世纪以来,在一个理想的良性循环系统中,石油国家通常将他们石油出口换来的美元购买更多美元资产,但是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就是次贷危机后,美国经济开始了持续衰退,美元信用不断下降,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和掌控能力衰退的速度惊人,同时,全世界也发起了运回美国黄金的行动,恢复金本位和去美元化的声音此起彼伏,比如,近日有美国议员提交法案恢复美元金本位制就是最好的注脚。
而对石油交易国来说,石油美元的副作用之一就是美元荒,这甚至在美国传统盟友国之间,包括沙特等国,他们的外汇储备也时刻面临美元荒问题,随时可能发生经济危机。
再比如像委内瑞拉、俄罗斯、伊朗、巴西、南非、印度、土耳其、墨西哥等国,这些国家资源丰富,经济时好时坏,根本问题就是经常面临美元荒的问题,导致金融市场和货币动荡,根本原因之一还是美元。
这些石油出口国家的外汇储备管理人员料希望增加人民币储备,同时,减少了美元和欧元外汇储备。
一个月前,中国成功上市了以人民币计价以黄金为基础的原油期货交易体系,接下去,下一步计划就是吸纳世界主要的石油国参与,而据路透社数日前报道称,中国今年料将采取措施以人民币支付进口原油,最早或于下半年开始试点计划——可能会先从俄罗斯及安哥拉的进口原油采购中开始实施,如果中国的石油公司将在未来以人民币购买石油,而非美元,这意味着什么?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购买国。从纯粹的经济角度来看,他们希望以自己的货币购买石油是有道理的。首先,他们不需要有大量的美元储备来购买。其次,如上所述,他们不需要支付汇率差异来购买石油,这将导致美元需求大幅下降,并给美国经济带来无法估量的后果。
当然,更长远的意义还在于,美国知名金融博客网站Zerohedge为我们做了最好的解释,该外媒称,统治世界接近半个世纪的石油美元可能会慢慢陨落,维护美元几十年霸权地位的石油美元体系也正在逐渐瓦解中,但不会消失,因为,对石油货币来说,这不是零和博弈,但对人民币来说,正如上面所分析,新诞生的石油人民币任重道远,或将建立一种全新的世界经济交易秩序——“后布雷顿森林体系”。
而与此同时,IMF多位高级官员也指出,人民币国际使用增加是必然趋势,中国将会继续推进汇率改革,并成为可自由使用的国际货币,比如近期的人民币市场双向波动就说明了人民币自由兑换将越来越接近。